留学生防抑郁指南 留学 英语 心理学 来访者_手机网易网

  • A+
所属分类:商务英语

到2021年初,简单心理平台上有来自全球117个城市、近900位专业心理咨询师。

每一期「简·推荐」,介绍你认识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今天介绍的是来自 墨尔本的杨菲菲咨询师~

渴望归属于一个社会团体,被团体接纳,拥有积极、稳定、持久的社会关系,是人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之一(杜建政 &冰丽,2008)。然而,对于独在异乡的留学生来说,这份渴望有时似乎变成一种奢求。

2020年新年伊始至今,因为新冠的全球爆发,人与人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我们不得不生活在相对独立,甚至说孤独的空间里,而这份因疫情带来的孤单,对留学生群体来说,在他们原本孤单的生活里又重重抹上了一层灰色的基调。

留学孤单的状态部分与我们自身相关,也有与环境相关的原因。在临床实践我遇到的留学生中,有些因为英语不好,或者自我感觉英语不好,而回避社交,分外孤单。

有些人,虽然有一些朋友,但跟朋友之间总是隔着什么。有时,会听到他们说:因为害怕麻烦别人,不把自己沉重的心事儿告诉别人;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出自己不堪的事儿,而缄口不言其不堪。

这部分的学生稍显退缩的社交行为很大一部分跟他们在关系中的安全感,依恋状态有关。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内在原因。另外,“专属于”留学生的外在困境是:在多元文化下,或者他国的主流文化下,被社会排斥,甚至遇到种族歧视。

GIF / Pinterest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

英语水平,或者自我感觉的英语水平对留学生孤单处境的影响。

我们会发现有些留学生在国内挺爱跟朋友和同学交流的,但是出国读书,在班里总显得格格不入,也在这样的“局外”感觉孤单、抑郁和不安。

当问起原因时,他们会说感觉自己英语不是很好,跟同学交流不畅,有时听不懂同学在说什么时,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也会对他人疑神疑鬼,感觉其他人不愿意跟自己互动。这种交流不畅带来的挫败和焦灼非常煎熬,偶尔还会有不被理解的无奈,也有不理解别人的困惑和着急。

图 / Pinterest

而当留学生感觉孤单、困惑、挫败、生气,甚至抑郁的时候,有时他们会怀疑所处的主流文化,拒绝体会文化差异(Zhang & Goodson, 2010)。

在反复体验沟通不畅带来的负性情绪中,有些留学生会选择自我封闭,社交回避的方式应对,长此以往,孤单似乎成了如影随形的密友。

依恋类型对留学生的社交方式和孤单体验的影响。

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去年有一次跟N姐闲聊。

N姐带着一个8-9岁的女儿一起留学,堪称大、小留学生共同适应国外生活良好的典范。当时,我问她:如何引导她女儿在新环境中更好地交朋友。她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大意是如何新环境适应,如何结交新朋友并不完全是遇到了才开始应对的问题,而是长久安全、健康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带来的对探索新环境,新关系,足够能量的好奇心和开放。她有这样的观点,也是这样安心稳定地与女儿相处的,So,小女儿被养得很好。

在仔细观察她小女儿时,我都能够感受到她发自内心很开心,跟她的同伴玩得很自在。

N姐的观点也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应证。Wang & Mallinckrodt(2006)研究表明,安全依恋型的人,即使他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甚至,他们所爱的人不在身边时,也能够呈现舒适的心理状态。他们会有更多地探索,与人有更深刻地内在情感连接,拥有更多新朋友的支持系统。

而不安全依恋型的个体在情绪管理方面和探索不熟悉社会环境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回避型依恋和高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对孤独、挫败、分离焦虑和新环境适应表现出更多的担心(Wang & Mallinckrodt,2006)。他们可能会回避社交,在适应新环境上出现困难,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另外,在我个人的留学体验中,感觉依恋类型会影响互动双方的人际状态,进而影响留学生的社交状态和孤单的感受。当我们比较安全开放,尝试交新的朋友,如果对方不是安全开放的,可能也会感受到挫败。

在这里我们可以觉察下自己长久以来的模式,如果一直对自己比较满意;也能在不同的环境获得健康稳定的关系,那么,这一次,或者这几次发出渴望交流信号失联,很大程度并不是你有问题,而可能是对方不足够开放、安全,无法接受你的诚意,甚至排斥你。

被排斥的现象,以及社会排斥。

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甚至演变成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在心理学者的视野中,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杜建政 &冰丽,2008)。

社会排斥对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杜建政和冰丽(2008)总结了社会排斥对这几方面的影响如下:

1.认知

社会排斥导致认知的解体状态,比如,过分关注现在而忽略过去和将来、反应迟钝、回避对自身缺陷的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等,不愿关注自己那些糟心的痛苦和缺憾。

图 / Pinterest

遭遇不同程度的社会排斥的留学生,小到小组作业中感觉不被欢迎,大到在街上被骂,他们更
留学生防抑郁指南 留学 英语 心理学 来访者_手机网易网插图
多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学业结果不理想。另外,当留学生被排斥时,在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上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有些留学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也会否定他人。

2.情绪

社会排斥会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像很典型的焦虑反应,也会导致孤独、嫉妒、抑郁等情绪。

我们在以种族为自变量考察了社会排斥对情绪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与被接纳的被试相比,被排斥的被试报告了更多的消极情绪,尤其是更多的愤怒情绪。很相似的临床发现,有些经历被排斥的留学生在初诊时开篇就说:我有些情绪问题,我最近很暴躁。

在遭遇被排斥的境遇时,如上所说,有时我们游走在非常强烈的情绪一极,有时又变得冷漠,麻木。像我会听到有些被排斥的学生,长期回避社交,在说到自己状态时会表现得没有什么需求,没有什么感觉,这样自己待着也挺好的。

3.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被排斥的被试表现出更多失控行为,过量食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更易气馁,更难于抵制干扰,较快放弃难以完成的任务。

可见,社会排斥损害了个体的自我调节,导致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被社会排斥也会增加一个人的反社会行为或攻击行为倾向。对于被排斥的个体,暴饮暴食可能是一种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方式。某种意义上,食物也是他们能够依赖或者连接的客体,而面对较难的任务等于在他们原本负荷很重的心理再散了把盐:挫败,焦灼此起彼伏。所有这些情绪总需要一个出口,甚至N多个出口,爆发攻击性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GIF / Pinterest

不管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还是外在原因,留学生孤单的状态,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身心健康,留学生活的品质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是需要被重视的,需要在这抹灰上再添加些其他色彩。

3 个应对策略

1)首先,自我照料(self-care)的温馨是需要的。

研究表明,自我照料(self-care)与更少的压力,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更少的消极情绪体验,更多繁盛(flourishing),更好的自我表现(研究、临床工作)
留学生防抑郁指南 留学 英语 心理学 来访者_手机网易网插图(1)
有显著相关(Zahniser et al., 2017)。

在澳洲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老师会强调自我照料,还会在居家隔离期间,带着学生做有趣的线上活动,像是一起在线比拼个厨艺之类。在做专业实践的时候,同行也很重视自我照料,会跟来访传递自我照料的理念,也会探讨自我照料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在做什么或者待在什么状态下感觉舒服、放松、自在,来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照料自己的方式。

2)其次,治愈的支持性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关系连接常常是来自公共文化或者相似文化背景(Alazzi & Chiodo, 2006)。

在澳洲求学的过程中,我有尝试结交朋友,会不被搭理,或者被拒绝。类似于社会排斥的体验,除了自我照料,安抚情绪以外,能够获得比较治愈性关系的支持也很重要。

学期中有个小组作业,我恰好是跟几个亚洲女孩一组完成的。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和共鸣的地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起探讨功课,一起复习考试,分享、逗乐,这些都成了我学习过程中很珍贵,很丰富的体验。

GIF / Pinterest

3)最后,在我们生命的不同时光里,独处是自然要面对的,会感觉孤单,但学会独处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温尼科特的理论强调独处能力是情绪发展过程中成熟的标志。留学生这个群体也是需要这样一种能力面对孤单的时光和孤单的自己。有些人在孩提时代就能享受独处的能力,甚至把这样的时光当成是珍贵的。

在临床接触的留学生个案中,有能够享受独处的人,他们有自己浓厚的兴趣,比如写小说、画画、写诗等,跟自己相处过程中能绽放的生命力和活力是非常可贵的。再细细追问,他们从很小就已经习得这样丰盈自己的能力,那时,另一个人在场的陪伴很重要,或许是温暖的妈妈,或许是有趣的爸爸,在陪伴下,他们的自我尽情绽放,是一种自我-关联性(ego-relateness)的状态。若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有机会体验与自己相处丰盈的状态,在当下孤单的状态下,不妨有个尝试
留学生防抑郁指南 留学 英语 心理学 来访者_手机网易网插图(2)
,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探索与自己相处丰富的感觉。

留学生群体在异国他乡常会有孤单的感觉,疫情爆发的当下,居家隔离又增添了孤单的感觉。在被排斥时,学会照顾和保护自己很重要,日常里的自我照料也不容忽视;更多的时候,若我们能够享受独处的时光,也能够拥抱治愈的关系,会为异乡的生活平添几分色彩。

简单心理咨询小助手: 哪一刻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杨菲菲咨询师: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时刻让我决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读高中的时候,心理老师曾在高考前给我们做放松训练,那时总感觉那些心理暗示的小游戏很神奇。大学误打误撞读了心理学,去心理咨询中心接受过心理咨询,很喜欢跟咨询师谈话的感觉,总觉得有股温暖的场抱持着自己。读研至今算是频繁地接触咨询,学习、体验、实践。喜欢浸泡在咨询温暖有力量的场域中,喜欢自己在这其中慢慢长成一个有能量的人。而这浸泡的过程让我越来越舍不得离开咨询,想在这里去靠近另一个人,去陪伴他/她成长。

简单心理咨询小助手: 从学习到从事咨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杨菲菲咨询师:来访者放下防御,愿意靠近我,我们共同去触碰更深层的世界。

简单心理咨询小助手: 在咨询过程中的关注或思路是什么?

杨菲菲咨询师:咨询中的动力;来访者成长经历与当下模式的关系;移情和反移情

简单心理咨询小助手: 想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杨菲菲咨询师:“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很高兴在咨询中与你相遇,我们一起直面你的阴影,再一起寻找光和希望。

咨询师专业经验介绍

澳大利亚注册心理咨询师(Registered Counsellor of Australi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注册号:13790) ;中国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9-171)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编号:1201000008205279);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澳洲莫那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心理学专业毕业。有14年心理学相关接触经验。曾在在北师大系统学习:家庭治疗、短程焦点治疗和团体治疗等,在CAPA(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受训期间系统学习精神动力学的理论和技术。至今持续接受了个人分析和个体督导百余小时。

咨询理论取向: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 包括 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焦虑抑郁情绪/个人成长

【工作流程与方式】

【工作方式】

目前,我可以提供的咨询以视频谈话的方式进行。首次预约后,系统会显示我的微信号,你添加我为好友,在约定的时间,你直接拨打视频即可。

因为咨询中涉及很多个人的议题和困扰,所以,需要保证我们的咨询在相对私密又安全的空间进行,这样,你能够更安全、自由和放松地表达自己。

【工作流程】

通常在前2-4次,我会了解你所遇到的困扰,你来咨询的目标和你的成长史等,也会跟你澄清咨询的设置和我所擅长的方向,通过初步的评估,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接下来,我们会一点点更深入地了解你和你的故事,在不断深入了解你的过程中,我会给予我对你的理解,也陪伴你慢慢修通和整合;或者我们一起探讨你自身的资源,更好地帮助你解决困扰。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咨询的结束。每一段关系的结束,我们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咨询也不例外。所以,在咨询结束前,我们会花一些时间好好地处理分离的情绪,好好地告别,回归你的生活。每次咨询时长为50分钟。短程咨询10-30次;中长程咨询30-50次;长程咨询50次以上。

咨询师擅长咨询领域

学业职场: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留学适应、职业规划

人际关系: 讨好型人格、信任问题、社交困难、社交回避

个人成长: 自我认同、自尊自信、自我否定、自我价值

情绪压力: 焦虑、易怒、孤独、敏感、存在感缺失

收藏&推荐杨菲菲咨询师

(长按保存分享咨询师名片)

Alazzi, K. & Chiodo, J. (2006). Uncovering problems and identifying coping strategies of Middle Eastern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35(2), 65-72.

Wang, C. C. D., & Mallinckrodt, B. (2006). Acculturation, attachment,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Chinese/Taiwa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4), 422.

Zhang, J., & Goodson, P. (2011). Predictor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5(2), 139-162.

Zahniser, E., Rupert, P. A., & Dorociak, K. E. (2017). Self-care in clinical psychology graduate trai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11(4), 283.

杜建政, & 夏冰丽. (2008).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 心理科学进展, 16(06), 981-986.

温尼科特. (2017).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 情绪发展理论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缓解不能适应的痛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