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 每一次课改都是英语教师成长的契机 名师工作室

  • A+
所属分类:英语口语

编者按: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中国英语教育进入崭新的阶段。欣欣向荣之际,海南省的英语教学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以来,三亚的英语教师队伍从5名发展到200+名;在“张艳玲卓越教师工作室”的带动下,三亚小学英语课堂也能达到全英授课,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综合素质节节攀升;工作室教师积极跨地区交流,成功带动全省英语教育蓬勃发展……十数年拼搏中,三亚英语教师积攒下什么样的宝贵经验呢?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采访了卓越教师工作室领队人,三亚市英语教研员张艳玲老师。

本期嘉宾:张艳玲

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海南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小学英语“张艳玲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多次指导三亚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全省及全国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并多次担任海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国培项目主讲教师,先后为海南省7个市县的英语教师做个专题讲座。在“英语学习”“英语沙龙”等刊物发表过文章。

教师发展与培养

张艳玲: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清晰可行。好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体现教学理念,其次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最后必须要突出主线,要突破难点。

第二,要有好的设计。好课的设计首先要基于学情,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其次要落实课程标准,即,要设计一堂好课,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了解课标。

第三,教学过程符合逻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学环节之间要有逻辑性,所谓的逻辑性就是课堂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课堂要有从输入到输出的顺序。活动之间要有铺垫,要有支架,要循序渐进,不能跳,如果前面的活动过难,后边的活动简单,那么顺序上就出了问题。例如,在语境中来处理词汇,从语境中发现语法。有些课如果单独地脱离语境地去教单词教语法,这都不是一堂好课。最后,老师不能一言堂,要给学生尝试使用语言的机会。

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来看,需要符合上述几点,这是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张艳玲:课堂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单纯地教教材,把教材走完。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感觉很多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另外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影响,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篇、语境、语用这些方面的考虑比较欠缺,把单词和语境脱离开来教,比如说在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中先把单词都教了,那么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反应出来,这种情况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张艳玲:想要上好一堂课,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注意。

第一,要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大家都了解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含义,我们以往理解的词和句其实是包含在语言能力当中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应当看得要更远一些,更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文本的研究。从文本中进来,还要从文本中出去,要让学生能生成语言,提升学生的能力。

第三,教师就要有学生观。很久以来我们一直提倡,课堂应该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但实际在备课中落实到一些具体的环节上,老师对学生的考虑,以及给学生设的支架还是不够的。以写作为例,如果老师对文章的文本题材搭的支架不够,学生就写不出来。我前两天看到的一堂课,老师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他就只给了词和句的铺垫,结果学生基本都写不出来。如果没有语篇的输入,没有文章题材结构作为支架,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写的。所以尤其对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真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应该引导孩子逐步去形成这种能力。

张艳玲:

我们首先要看到,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个总的目标,总的目标关于学生,即我们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其次,作为英语课堂,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最后,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对两种文化的沟通,也就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所以说在总的目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具体的目标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指向他终身未来的学
张艳玲 每一次课改都是英语教师成长的契机 名师工作室插图
习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去品味文化,提升文化意识。老师在英语课堂普遍比较薄弱的部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注,所以在语篇的学习中,我们要挖掘孩子的思维品质,它具体包含在六要素当中,六要素能够让课标落地。这里首先要有主题语境,主题就是三大主题,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在主题语境下,我们再来看它的语篇类型,现在的语篇的概念比以前要宽泛许多,一个广告就是一个语篇,一段对话也是语篇,语篇的类型是多模态的。我们要关注这节课是在什么主题下、语篇类型是什么。谈到语篇类型,学生在每一个语篇的学习之后,他要知道这些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手法,然后再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一定会涉及语言知识,词句、语音和语法都会涉及。也会涉及文化知识,例如讲到一个节日,中西方文化对比就会体现出来。

那么学习路径是什么?——是学习策略,通过对学习策略的指导,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以听说课为例,我会关注听的技能到说的技能的培养,当然也不能忽略看的技能;以读写课为例,我会关注阅读到学生输出活动的说和写的技能。所以我们可以把六要素统整起来,即主题下的语篇,通过语言、学习策略、语言技能来让学生形成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以活动为载体。

举个例子,一堂写作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记叙文的文章题材是什么,然后了解语篇类型,最后才能去形成他自己对这一类观点的描述。以一节课为例,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三大主题下的语篇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的手法、写作特点是什么。

另外在语言知识方面,我们要看到学生的词句语音语法,在语篇学习中要也要关注到词汇的学习,包括语音语法的学习。在文化意识方面,也是分成几层的,分别是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比较,对好的文化的吸取,最后形成文化的自信,它有一个这样递进的过程。在学习技能上,无论是听说课还是读写课,都是从理解性的技能,到表达性的技能的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课应当是从输入到输出,学生技能的发展应当
张艳玲 每一次课改都是英语教师成长的契机 名师工作室插图(1)
是从理解到学会表达。

张艳玲:

要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确定语篇的主题,然后要分析语篇类型。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先抓取事实性的信息,然后再抓取主观信息,即要先分析作者,他在语篇中描述了什么,观点是什么。从事实性的信息到表达性的信息,让学生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对这一类的文章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类似的表达。

张艳玲:

我们做了两次教材研习。 就拿我自己做的一个九年级的模块来举例,我们是用外研版教材试用模块来分类的,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课型及教法、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资源整合六个方面来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我把整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并且注重三个单元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层层推进。整体设计上要求学生用语篇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第一单元的听说课中,我们考虑到让学生把对话的优势变成了口头表达的优势。在故事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故事脉络,然后在故事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文化意识品质的形成。

我们整合的路径就是在主题的语境中去学习,而不是孤立地去学习单词。基于语篇,开展“听说读看写”的技能活动,我们在第一单元以听说课为主,第二单元以读写课为主,第三单元设计成复习课和一个综合运用拓展。如果还有一个课时,老师可以再设计一个大的输出活动。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有三个课时、三个单元,我们是这样来分的;如果有四个课时,也可以把第三单元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复习梳理,梳理第一第二单元的内容,第四个课时整体做一个大的输出。

我们在基于语篇开展“听说读看写”技能活动中,还要运用到学习策略。学生通过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理解和欣赏语言,比较与探索文化,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这几种要素之间都是相关的、相连的,然后形成一个整体。

张艳玲:

通过这两年开展的教材研习活动,现在团队中很多老师都可以承担教材分析任务,以前大家可能不太关注文本,也不知道单元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孤立起来的。在研习活动中,全体参加老师要分组进行一个整体的单元设计,每组要做汇报,然后我们做点评。

在活动中大家就会理解到,文本原来是可以这样分析的,具体来说,学生程度不一样,问题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基础很差,可以让他在听完之后用underline、circle这样简单的方式去检测;如果学生基础好,可以让他就文本内容去表达,所以要求老师备课的时候理清单元之间的关系,因为它是一个主题语境下的,所以你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并且通过学习,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大的输出,它其实是对整个单元的检测,所以前面第一单元听说课学的词和核心的一些句子,到第二单元在学习读写课时可能会运用到最后的表达中。

教育教研经验分享

张艳玲:

提到工作室的发展,首先我很感谢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省教育厅用工作室的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全省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分配到两个工作室,其中一个工作室由我来带,我们的工作室有将近30位省级骨干教师,他们通过带徒弟的方式,每人培养两名徒弟。

工作室还有两个基地校——三亚的七小和九小,基地校里的老师基本上都加入了工作室,我们用基地校做学校的基层辐射,来开展很多特色活动,进行很多交流。当时关主任给我们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说要有“十个一”的要求:一年要有一次大的展示活动,活动要覆盖到300人以上,这个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要有一个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教学主张,我的教学主张就是积极英语,为什么选积极英语呢?因为当时我的工作室侧重阅读方面的研究,Active English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策略,既然我们专注阅读教学,特别在小学英语阶段,很适合在积极英语这一块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工作室确实是老师成长的摇篮,目前我们的老师成果不断。以一师优课为例,当时全省有七个人在一师优课拿到了教育部的奖,其中有五个就是我们工作室的。类似这样的成果我们取得了很多。

虽然工作室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但是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送教下乡分到各个市县,每个人都把活动做得非常好。大家都把工作室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做。现在工作室的很多老师都可以独当一面,因此我感觉到当时我们省里的这个举措是对的,老师们尤其是年轻的老师进步非常大,因此也吸引更多的外聘的老师加入。由于经费有限,我们现在只能控制在一百人。我们多老师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骨干老师,每年的考核标准包括必须上一堂示范课,做一次讲座,还要研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所以老师成长速度很快,当然这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我们会在活动中去聘请一些专家来给我们做讲座,例如郝建平老师、刘丽老师,在这些方面老师们有了很多学习机会,我们工作室的老师跨地区交流也做得特别好,现在很多地区的老师都被带动起来,我们用最少的经费我们做了很大的事情。

从2001年开始做教研员,苦辣酸甜很多,我其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梳理这些年我的得与失,就是每一天都赶着去做很多事情,因为我一个人要同时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任务,幸亏有团队中老师的帮忙。

带领团队开展英语教研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团队的管理。我的观点是放手给老师做,但是有一个原则——团队核心成员之间一定要和谐、团结,否则事情就做不下去。作为教研员,凝聚力很重要。大家在一个时期内都在围绕同一件事情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成功的关键。

最初我在辽宁的初中当老师,接下来教过十年中专学生,也当过团委书记、学生科长;95年来到海南,在黎族学校又教了两年初中,97年我又在教育局做了四年的少先队工作,包括管理幼儿园等,这样的行政工作对我后来工作的帮助很大。2001年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就回到了教研室。

回去后正好碰到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当时三亚只有五名小学英语老师,几乎都是不开课的。在2001年教育部发文件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方案,用三年的时间,基本上在三亚普及了小学英语。从五位英语老师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位,这些老师——其中包括一大部分外聘老师——做得都很好,无论是平时的测试还是英语的活动都非常出色,在全国全省的一些大赛中,我们的老师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绩。

三亚英语教育起步晚,但是这么多年的坚持看到了效果。目前整个三亚的小学英语成绩基本上都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无论是偏远地区的还是市中心,老师几乎都做到了全英文授课,现在很多学生的语音语调都可以媲美磁带,学生的英语的表达水平跟十年前同学龄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老师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但是爱学习的老师越来越多。这几年来,我先后管理过幼儿园、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这几个阶段打通后,我看待问题就会不仅仅局限于其中一个学段,而会整体去看,我觉得这个经历对我现在做教研来说有很大帮助。因为我无论看哪一段的教育,我都会综合起来,这种经历成为我的优势,我会非常注意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

作为一个教研员,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我自身经历了三次课改:2001年课改、2011年课改和现在的课改,每次经历课改我都一定会抓紧时间去学习,外出学习也好,自己在家里自学也好,我要尽快地领会国家课改的精神。面对每一次课改,我个人也都很兴奋,我觉得每一次的课改都会让中国的外语教育做得越来越好,课改会让我看到一种希望。所以经历课改也是我个人经历的一部分,也让我跟新课程一起成长。在2016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2017年被评为海南省拔尖人才,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支持和厚爱,同时很感谢海南给了我这样的土壤。

作为一个老师,我很想对年轻的老师说:一定要坚持学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能放松学习,作为英语老师,自身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及教学理念的学习、对语言文化的一个探究,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当中离不开的东西。我看到很多老师本来英语水平还不错,但是没有坚持学习,入行十年后在评职称的时候,我们让他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他都难以完成。有的老师授课过程不能再讲英语,甚至都听不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一切成长机会。有些年轻老师学习力不够,在他成长过程中错过了一些好的时机,那么他以后可能很难再变成一个能够与时俱进,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我的忠告就是,年轻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张艳玲:

对,目前海南的教育氛围比较好,省领导、市领导都很重视,所以现在全民学外语的氛围逐渐浓厚,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我们也非常得益于明师国际教育对我们的引领、帮助和支持。现在有明师的良好影响,我们以后的方向更明确了,在明师我们获得很多优质资源,可以看出明师对英语教育事业是有情怀的,感谢明师国际教育给我们这么多学习的机会,以及对我们的认可。

推荐启发

张艳玲:

每段时间选一本书来读对于老师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我自己今年也研读了高中的课标,相较于听讲座,读书可能会更系统地了解前后的关系,了解一本书的逻辑。

我向小学老师推荐鲁子问老师编写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这本书,大家可以有时间看一看,一线老师可能更关注一些实操性的东西。另外有一本《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这本书也非常值得一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