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精读英语周刊了么 野蛮生长的朋友圈英语学习

  • A+
所属分类:英语口语

从幼年时期的“So easy!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的步步高点读机,到中学时期的新概念英语,再到大学阶段的四六级、雅思托福、GRE、商务英语……

英语学习贯穿我们的学生生涯,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发展乃至整个人生历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多数中国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评价停留在:我的英语不够好,我还没办法说地道的英音/美英、我还不能无障碍阅读英文文献、我还没有考到满意的雅思/托福/GRE分数……

为了学英语,我们开始尝试各类新媒体方法,从教育平台线上课程、到微博微信日推的英语学习干货、最后到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刷屏打卡浪潮。

百词斩、扇贝单词、墨墨背单词这些曾刷屏一时的打卡app日前热度减淡,而朋友圈却又刮起了一阵“英语精刊阅读”的旋风。

这是继单词打卡,口语打卡以后英语学习延伸的新模式,阅读打卡。

打开朋友圈,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精读英语外刊已坚持XX天、我的英语原著精读计划第XX天……

这样的学习精读英语打卡活动,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kaka采访了身边的几位同学。

我现在大三,从大一开始就每天记单词学英语打卡,朋友圈都是打卡记录,这大概是我在大学里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同学对我能坚持打卡那么多天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我会觉得挺自豪的。

——蘑菇

打卡学英语的APP一般都是收费的,持续打卡分享到朋友圈80天就可以退学费。这是支撑我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的动力。

——shadowless

对于我在朋友圈打卡学英语这件事儿,我身边的同学倒没什么特别
今天你精读英语周刊了么 野蛮生长的朋友圈英语学习插图
看法,但是我爸我妈都挺开心的,每天都给我点赞,有时候还特地鼓励我。

——以勒

看到其他同学在朋友圈里发单词打卡,所以我也加入了其中。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认真地读文章、记陌生词汇和表达。后来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任务,但是又不甘心断掉打卡记录,所以越来越敷衍。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自欺欺人,可是看到逐天增加的打卡天数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提升了很多的感觉。

——不做修仙党

朋友圈里一次又一次的英语学习打卡刷屏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什么使我们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等到热度退去,我们又能真正获得什么?

kaka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参与英语打卡学习的原因都是:我想监督自己每天学一些英语、我的同学们都在学、常常看到这些app的课程宣传于是想试一试……

可真正促使我们加入打卡浪潮的因素仅仅如此简单吗?

外部环境、内在心理,此二者才是推动打卡活动刷屏朋友圈的深层原因。

01.信息过载压力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信息焦虑症正逐渐蔓延,对未知的恐惧不断加大着人们的心理压力,而知识付费产品作为“焦虑安慰剂”能最大程度安抚人们躁动不安的心:告诉它自己在学习,并没有落后于时代。

朋友圈里刷屏打卡学习的行为,折射出人们希望找到求知捷径的焦虑心态。知识付费如同一场大型的心理按摩,多数人并无法获得很多知识,但可以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

02.同侪压力

朋友圈里的刷屏打卡似乎有着传染性,一人接触其中便会蔓延到自己的好友圈,不断拓展。

看到好友已经打卡了几十天英语精刊阅读、托福单词,又加入了Python编程学习打卡,本来对在线学习不敢兴趣的木子心里感到了深深的同辈压力,她开始担心从没参加过在线学习课程的自己,是不是早已落后于同龄人?

在学生阶段,同辈压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产生焦虑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辈压力在西方学术上解释为: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但现在,这个概念似乎还要外加一层,也就是还要包括同辈取得的成就所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今天你精读英语周刊了么 野蛮生长的朋友圈英语学习插图(1)

“别人都在打卡学习,而我却在刷微信微博”这样的想法促使一个又一个学生成为在线教育平台的顾客。

03.损失厌恶心理

与此同时,在线教育app的营销策略也极大地迎合着人们损失厌恶的心理。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并且损失带来的负效应是同样收益带来正效应的两倍。

限时免费、打卡满80天退学费、好友组团报名可打折等等策略都抓住了这种心理。当前巨大的优惠、未来即将上涨的价格,让学生心里的不确定和疑惑瞬间投降,加入了刷屏打卡大军。

信息焦虑、同辈压力、损失厌恶……这些心理想法不断加速着在线平台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的扩大,也逐步造就了如今在线app打卡刷屏朋友圈的现象。刷屏打卡如同上瘾症状,不断蔓延。

应用软件提供的英语学习课程,一般伴随着几个高频关键词:“一分钟了解xxx”、“7天改变xxx”、“21天养成一个xxx习惯”。

这些关键词中传递着“短期”、“高效”、“突破”等强烈暗示,会在短时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媒体则会将这种注意力集中、转化、变现。这类产品在通过构造一个“上瘾”的环境,让你信赖其提供的知识是有效的,也让你相信你在期间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事情上瘾?

HOOKED上瘾模型指出: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上瘾,有四个步骤: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和投入。

Step 1:触发: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内部触发是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主要是通过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推动,如:孤独、沮丧等。

这个情绪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英语学习的焦虑,产品可以提供英语知识服务来缓解这种焦虑。外部触发则是商家使用营销手段引导用户采取下一步行动,你可以看到英语app的广告,听到身边人对软件的评价和安利,自主接触软件并成为其用户。

Step 2: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的直接反应

用户行动是带着对酬赏的预期行动的,产品在设计时需要尽量简化阻碍用户行动的过程。福格行为模型提出,想要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同时简单的任务,会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简单来说,如果告诉你,可以帮你快速记忆英语单词,不需要课程费,体系完整,评价很高的课程,你是否会花时间学习?

Step 3:多变的酬赏: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驱使用户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需要。

“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我们不仅仅能够通过使用产品收获知识,还能在努力的路上收获别人的关注和评价(社交酬赏),甚至可以解锁个人专属成就(自我酬赏)。

Step 4: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总会觉得自己可以完成计划表内所有任务,所以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我可以去学习课程,但实际上我坚持不下来。

同时事实证明,用户向产品投入的越多,其使用产品的可能性越大,在产品中产生的价值也越大,对产品的依赖程度也越大。

因此形成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花钱。像是流利阅读的《每天15分钟,大神带你精读英语外刊》,100天199元报名费,打卡满80天,全额返学费。

换言之只要你每天努力,你就可以免费学习,否则报名费即为惩罚。而使用者们也会抱着用钱监督自己的态度去尝试,虽然会提高门槛,但却大大提升了忠实度和分享率。

我们网购一件产品主要分为4个步骤:1.确认需要 2.搜索信息 3.评估选项并决策 4.购后行为。而影响我们是否再次选择这个产品往往是集中在购后行为这一环节。电商给了我们公开评价的平台(评论区),给了消费者反悔的机会(7天无理由退货,15天包退换)。

但付费课程却没有给我们如此的包容度,用户评价不透明,社群私有化,课程效果主要凭借平台宣传。买到课程不退换,也降低了用户的试错空间。

有多少人后悔了自己曾经交的课程费,付过的“智商税”?

好奇心研究所有一项调查:“你觉得哪些宣称是‘为你省时间’的东西其实更
今天你精读英语周刊了么 野蛮生长的朋友圈英语学习插图(2)
浪费时间?”收到了 21047 次投票,16% 的读者深受“微课、微讲座、听无数 60 秒语音”所害。14.9% 的人表示时间管理类书籍并没有帮他们更节省到时间。

英语课程学习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更严峻的是,学生没有过多的经济成本去多次试错,但又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

我们该如何评估一次学习的性价比呢?可以通过询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学到的干货是否为有效的知识?

(有效知识为有知识体系、未被过度加工、能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知识。部分课程本来知识含量不足,部分水文都被当作知识课程;而有些知识虽是理论知识的总结,但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即有用但不适用或无法与其他知识联结。)

你是在接触知识还是得到知识?

(软件快速给用户提供大量知识,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会忽略掌握的要义,以为读过就是学过,学过即为用过,忽略了得到知识是一个从兴趣开始到实践结束的过程。)

你是在为了学习而消费还是为了消费而学习?

(在为知识投入经济成本后,我们的原始目的可能就从我为了要学习知识。转移成为了我为了不让我的钱浪费,失去了本来学习的目标。)

你学到的内容是符合或超出你目标期望的还是未能达到你的期望?

(付费课程从介绍完全不能判断内容的质量,所以在学习后可能会偏离自己的期望,出现我想学a,但认认真真花了时间却只学到了b的窘境。)

在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以后,我们再打开英语阅读的软件,看着软件中拿学习勋章的自己,再看着在朋友圈精读第几天的自己,你就会有新的自我判断:

自己到底是学习到了有效的知识,还是仅仅被焦虑和压力绑架?

最后给自己一个,yes or no 的答案。

在这个大环境焦虑的时代,人们都开始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扩展认知的边界。

看见那些没有旅行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听见原来还有如此风格的音乐,总是这个大学围墙倒塌的时代教育普惠带来的幸事。

但现实是快餐文化下的快速学习,得广而不得深。我们面临着自媒体泛滥、知识付费体系不健全、内容
今天你精读英语周刊了么 野蛮生长的朋友圈英语学习插图(3)
审查没有固定标准等知识泛滥的窘境。

如果错被同侪压力绑架,错将甜点当成主菜,感动自我而跟风式的学习,很可能不是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优解。认清了学习内容质量如此,再进行购买的决定会更加理性。

我们希望每一个努力学习的心不被辜负。

文中HOOKED上瘾模型内容取自《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到底哪个好用哇?

希望在留言区

大家可以为同样学习英语的小伙伴们

排坑and 安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