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到底该怎么学 那些在美国不想开口说话的小孩

  • A+
所属分类:在线英语

这是蓝小修公号的第189篇文章

如果当下的所思所想足够丰富,她可能不屑于用简单甚至粗浅的表达去讨好听众。

我们经常会安安静静地看海港,那时,米粒也是安静的。不表达,从来不代表没想法。相反,最安静的时候,可能也是思想产出最隐蔽又最繁盛的瞬间。 (2019年5月19日,蓝小修摄于Boston Habor)

美国剑桥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特的地方。我通常说是驻波士顿,但实际是在剑桥。剑桥与波士顿隔查尔斯河相望,最早由在波士顿定居的英国清教徒建立,后来就是美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在这里创办,后来,这个小镇升格为剑桥市。

因是教育重地,剑桥也成为美国平均学历最高的地方,据说有近一半居民有硕士以上学历,路上遇到的多是教授或博士博后,本科在这边可谓文盲。这里人群构成中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每年世界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这边访学或交流的学者很多。据说去年一年,仅哈佛大学就接收了来自中国的千余名访问学者。

因公寓西邻哈佛东接MIT,所以不管在图书馆还是在playground陪小朋友玩,遇到的中国人要么是在这边做博后的要么是访问学者,这个年龄段有个特点:多数已成家,很多带小孩。

傍晚的图书馆前不用预约,总能碰到熟人。米粒与MIT的邻居小朋友在一起玩球。跟大人一样,小朋友也能自动识别民族符号,看到中国人或亚洲人,会特兴奋。

所以,我带米粒过来三四个月后,已结交了很多小朋友,北京过来甚至朝阳区过来的都碰到很多。大家一起玩耍得很开心。而大家谈到孩子又有一个空前一致的话题:你家孩子在学校开口说英语了吗?

小朋友适应能力强,尤其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第二语言学习能力绝对甩掉大人两条街,所以很多人过来对小朋友的英语也抱有很强期待,认为一旦进入英语环境一定一两月就能开口流利讲英语。连米粒的姥姥都乐观地抱怨:过几年后回来不会讲中文了怎么办?

然而现实情况哪里并没有这么乐观。语言问题个体差异太大,而个体创造的英语环境也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在这边除了在家跟孩子讲中文就是出门找中国人一起遛娃,估计一年后你家孩子也不会讲一句完整英语。

碰到过一位uber司机来这十年了,有次接我没找到地方,打电话确认,那英语水平不如国内训练有素的小学生;上周在海边碰到一位来这三十年的老大爷,依然不会用英语交流。很多早期移民过来时基础比较差,要么打黑工要么只与华人圈交往,所以你会看到很多老一代华人在这边英语也是很差的。

小孩情况要乐观些, 但博后或访学不过一两年时间,起初认为孩子来一两个月就能开口,而最后发现在这边上了一年学还一句英语都没能说出口就回国的也大有人在。

我带米粒来之前,前驻外同事告诉我,当时她女儿(4岁)前四个月一句话都不说,到第四个月突然开口,什么都会讲了。在美国上了三年幼儿园,回北京后读小学已是天天抱着很厚的英文原版书乐此不疲。所以我基本做好了米粒也会沉默一段时间的心理准备。

好消息是,米粒从小语言发育比较好,开始讲中文时吐字很清晰,基本没有过含混不清表达的阶段,过来后对英语的学习和适应也算比较快的。但她同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至暗时刻。

她三岁三个月去的现在这家preschool,我当时问校长,需要单独加点英语课么?校长很轻松地讲,完全不需要。但我知道很多公立校是有专门针对非英语母语孩子的关照的,但美国preschool几乎全是私立,确实很多资源配备没那么齐全,只能想着到pre-k 阶段若能熬到公立校可能会多些关照。

米粒第一个月只上了9个半天。一开始真让你着急,老师说什么都听不懂,小朋友讲话她也无法互动,班级里又没有其他中国小朋友,她很容易就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好不容发现个亚洲面孔的,人家还是韩国人;后来总算来了位叫圆圆的华裔小朋友,一开口发现人家又是讲英语的。

Circle time对她简直是煎熬时刻,完全不知道眼睛嘴巴要放到哪里。回家总是跟我说:老师说的是什么鸟语啊?

因无法与人交流,她又天生话痨,竟然自创了一种“火星语”,别人跟她讲英语,她就回复火星语。听起来有英语味儿,再一听又像阿拉伯语,再仔细琢磨又有点非洲某部落土著语的意思。

有时她用这种“火星语”竟然也能让小朋友听明白,或许人类语言起源真得有共通之处吧,就像全世界喊妈妈都是一个似类音:MA MA。

但入学初期还是各种混沌。瑜伽课上,其他小朋友都听老师指令坐下了,就她兀自跟个鸵鸟似地站着不知道要干嘛;所有学生都躺下strech胳膊腿儿了,她又跟个小老头似地在那坐着东张西望。

每次把她送到学校,我都要盯着远程监控看一上午她在学校的表现。越看越焦虑。早上送
英语到底该怎么学 那些在美国不想开口说话的小孩插图
到后吃早餐,有次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完去玩游戏去circle time了,她还一个人在那坐着喝水,一直喝一直喝,老师过来也叫不动,老师不叫她她更是岿然不动。就是呆楞楞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急得我真想穿过手机一把把她从坐位上拎起来并把水泼她身上。

晚上回家我教训她,告诉她不能这样孤立,要与小朋友一起玩,要与大家一起游戏。好在她还是有些进步,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两周吧,终于可以慢慢跟上大家节奏了。

但开始阶段早上送园确实难啊,一路上要念叨一路上千遍:妈妈妈妈,你跟老师讲中文吧,你快跟老师讲中文啊。

拗不过她,我每次送到学校都要义务免费培训老师中文,现在好几位老师被逼无耐都会用普通话讲“你好”“再见”甚至是“尿尿”了。

好在第二个月(本月总共12个全天)她进步好多,老师跟我说她能听懂大家讲话了,并且在circle time 互动时说出了第一个词汇:snake.

老师跟我说,那一瞬间大家都很兴奋,全体击掌欢呼,庆祝CiCi(米)终于开口说话了。

其实小朋友缺得就是鼓励啊,这一鼓励不要紧,她开始说出更多单词了,最关键的是,她开始喜欢去学校了,老母亲我每天早上送园终于轻松了许多。

她在幼儿园说的第二个词汇是:watermelon.

然后老师学生又是一起celebrating,庆祝CiCi再开金口。

我去接她放学时,几乎每位老师都在跟我汇报,CiCi今天说watermelon了,CiCi开始讲话了。

第三个月,preshool增加到每周四个全天,她已基本能听懂学校日常的绝多大数英语,虽然在学校沟通上还是以单词为主,但她实际对英语的掌握已经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

语言障碍初步突破后,发现她在学校明显比之前积极多了,也开心了很多。

真是感叹小朋友是天生的语言学习机啊,不用学拼写甚至不用认知光靠耳朵竟然能学语言。早知道这样我们小时候怎么那么晚才开始,真得坑人啊,白白错过黄金期啊。童年学英语一年真得顶我们十年啊。

其实她在家里一直会跟我讲很多英语,并且自学了big and small, shut down, close up,one more time等很多短语,自
英语到底该怎么学 那些在美国不想开口说话的小孩插图(1)
己还会各种造词啊,知道people和policeman后,自造“poilceman people”, 用big/huge各种造动物词汇;坐电梯时跟电梯学going up, going down, 听广播时自学what’s your name。

是自学哦,这是个超大进步啊,可以从周围环境中主动重复念叨、并自己去理解发音背后的意思,以后进步肯定飞速哦。之前的绘本总算没白读。更让我觉得惊讶的是,我闺女英语发音比我纯正好多哦,我这把年纪真得学都学不来她那种好听的语调。一上来就很美式的那种。照这趋势,我确实相信三年后她英语能轻松超越老妈了。

关键是她对英语抱有极强的学习兴趣,听到一个不懂的单词,如windows,就会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或者随时随地会问我: 妈妈警车怎么说,妈妈我不高兴怎么说,妈妈我不想吃饭怎么说。

本来中文她就有十万个为什么每天来折磨我,为什么这个会开花啊为什么滑梯会碰我头,现在又加上还得给她翻译成英语,当娘的真得不要累死啊,不过看她一个不到三岁半的小朋友有这么好的开端和学习热情,还是咬咬牙每天跟她连珠炮似地狂说。我想我家公寓墙壁压力较大,如果它会讲话,一定会捂住耳朵大声喊:要疯了要疯了不要说话了不要说话了太聒噪啦太聒噪啦。

一方面在庆幸闺女适应良好的同时,其实,另一方面我是希望她能够内敛一些。普遍的现象是,除非在美国当地出生的,中途过来的小朋友,对说讲英语都有过抵触期。所以我也一直在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不能开口讲英语的小朋友,真得是语言问题吗?

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内敛的小孩,言语不多的,但眼神里全是内容。我也希望话痨的米粒以后能够收一点,毕竟我并不想她今后成为辩论家或者主持人,更希望她能写作能深入思考。

甚至对于特别擅长表达的人,我甚至有点排斥,有点敬而远之。人类真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听那些生活中的演员去讲多数人都知道的90%的废话么?

讲讲其他几位小朋友的情况吧。米粒的好朋友乐乐,四岁半小男孩,过来入学三四个月了,现在幼儿园还是不能讲英语,老师说,之前有位小朋友一年结束了还无法开口讲英语,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但男孩理科超强,动手能力很
英语到底该怎么学 那些在美国不想开口说话的小孩插图(2)
好,乐高一会儿就能做出各种房子车子甚至上次几分钟就给我们做了辆房车。

另一位哈佛医学院的朋友,大女儿出生在奥地利,来美国读小学都快一年了,现在学校一句英语都不讲。她有次跟我说,阿姨,其实我都能听懂。

她很喜欢米粒,性格和交际也没问题。她只是觉得不安全,像米粒刚去学校时一样,只是米粒小,适应起来比较快,没那么多负担。

她妈妈深夜跟我聊了很久,很焦虑,但我一直觉得西方特别注重表达的教育真得也有很多问题啊,很多方面一直不是特别认同。比如,并非所有学科都需要课堂积极表现和讨论的,有些孩子不是没有讨论和表达能力,而是认为没有必要, 很无聊。

就像如果现在你问三岁半的米粒,“苹果”英语怎么说,她肯定撇你个白眼,apple,banana这样简单词汇她肯定不屑于跟你讲。同样的,有些认为课堂讨论很无聊很浪费时间的学生,也会用沉默来表达抵触。

西方课程一直把所有学生默认为是可以在同一个语境里互相交流的,但现实情况是,尤其在多文化背景的课堂,你根本不可能让一个英语背景的孩子瞬间去理解华夏文明背景下的孩子的所思所想。而一个孩子如果当下的所思所想足够丰富,她可能不屑于用简单甚至粗浅的表达去讨好听众,那她选择沉默不语确实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且,这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就像所有的辩论都有攻击对方的一面,所有的表达都有表演的成分。沉淀下来的那一部分,那一层更有趣更丰富的部分,许多家长不知道,许多教育者也不知道。

我认为这是很多来美国的小朋友无法自由交流的重要原因。他们拒绝讲英语真得不是因为语言不好,而是因为别的。比如,我问米粒为什么不跟美国小朋友一起玩耍,她说:因为他们长得很丑。

我相信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作为在美国的少数族裔,闭嘴,退一步,比较视野看问题,这未必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财富。

我是学传播的,做传媒的,也一直附和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当然,某些层面也确实重要——但我依然认为,真正的思想很难通过短促的语言进行交流,真正的内涵的内容也很难通过几句简单的概括性语言去表达。

当一个小孩来到另一个世界,拥有比当地小朋友多出一倍的世界观时,你怎么可能认为他们瞬间就可以理解不同的文化并且在内心深处毫无冲突?

米粒还小,所以她内在冲突更少,接受第二种语言第二种文化更快,而那些焦虑于自家孩子依然在语言上无法进步的,虽然我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但我依然坚定地认为:原因在他处。并且,也并没什么可焦虑的。

毕竟,带孩子来美国,真得不仅仅是为学语言的。闭口不言的背后,肯定有更丰富的世界等待大人甚至教育者去开启,只是我们成人世界太容易浅薄地将一个问题归罪于问题本身,而从未像孩子那样,正在用全部力气去拥抱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维度的世界。

他们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的不一样。

从来都是这样。人类长大了,就开始变得异常浅薄。

也希望成年人不要再把浅薄的认知,用于去发生一个生而丰富的孩子。

有小孩的好处是我们总能从他们的世界,看到自己曾经缺失的世界。

蓝小修,平面杂志时代中国最早的两性专栏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曾于国内外报刊开设情感和心理专栏,目前为驻波士顿学术记者和编辑,跨文化视角关注教育、心理和女性成长。

亲子教育,女性成长,生活杂碎。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